您的位置:首页 >> 舆情公关

(舆情处理评价)新媒体主宰的时代,“交流的

日期:2019-07-18 01:01:22     阅读:695     来源:本站
摘 要

(舆情处理评价)新媒体主宰的时代,“交流的无奈”值得关注:舆情处理评价,舆情处理,舆情溯源及处理方式,乡镇处理网络舆情工作星界,乡镇舆情应急处理机制,新媒体主宰的时代,“交流的无奈”值得关注。

乡镇舆情应急处理机制摘要:互联网的发展催生出新媒体的繁荣,各种新兴的社交软件也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层出不穷。本文以微信朋友圈为例,探讨在自媒体大行其道的当下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冲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之后,是否形成了一种更加和谐的交流模式。不论是社交软件还是其附加功能的延伸,在新媒体主宰的时代,“交流的无奈”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

舆情处理评价

舆情处理评价 - 舆情溯源及处理方式

如何正确处理发生的舆情关键词:朋友圈;微信群聊;交流的无奈

出现负面舆情的处理麦克卢汉提出过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概念——媒介即讯息。其含义是说媒介本身才是那个时代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讯息,而非经由传播的信息本身。因为新传播工具的性质以及它所带来的可能性常常会在某些程度上推动社会变迁,甚至是引起社会变革。

乡镇处理网络舆情工作星界

乡镇处理网络舆情工作星界

舆情处理用麦克卢汉的话来理解今天的媒介社会,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指数成倍增长、传播工具与传播手段不断革新的信息化时代。

乡镇处理网络舆情工作星界新的传播工具与社交工具层出不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从最初的面对面交谈,到后来的远距离有线电话联系,再到今天的无线、可视化语音交流把世界各地的人联系在一起。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到底是越来越近?还是越来越远?

一、新媒体及其互动生态

20世纪90年代开始,互联网在数据传输领域逐渐取代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并慢慢地进入人们的视野。互联网的出现使世界各个角落得以联系在一起,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到了21世纪初,互联网迅速发展,渐渐在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一)新媒体的出现

关于新媒体,不同的人给出过不同的定义,业界对新媒体一词的含义之争也是众说纷纭。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阳光文化集团首席执行官吴征说:“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的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①

不管众多学者对新媒体持怎样的观点,我们都应该知道,所谓的新媒体其实就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一种新的信息传播与接收的方式。新媒体的概念不断发展变化,随着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它的外延也不断扩大,网络、数字化与信息内容本身的融合,给新媒体披上了一层多彩的外衣。而随着科学技术的日臻完善,我们更应该明确:新媒体作为各种新兴技术的叠加,“融合”是新媒体技术最大的特征,在某些程度上说,互联网可以算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媒体”。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催生出新媒体情境下对于互联网的讨论,正是由于互联网给人类带来的极大便利才使得新媒体能够成为焦点。回到新媒体本身,科学技术的极大成熟、消费群体的与日俱增、国家对于新的信息传播发展平台的扶持等等各种因素,为新媒体成为公众话题热点提供了可能。

当手机、平板电脑、Kindle等新兴的掌上移动媒体出现于人们生活中的时候,其带来的娱乐与休闲体验,又让我们对新媒体的概念又有了新的阐释与理解。

(二)社交媒体的兴盛

社交媒体的出现是“后互联网时代”发展的产物,因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使用和依赖互联网的人群越来越多,正是这样一种潜在的巨大消费能力使得互联网脱离本身的发展局限(早期应用于军事和情报领域并不对平民开放),最终演化为社会化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从早期的个人日记分享平台Blog(博客)到后来出现的基于个人的信息发布平台Twitter,再到真正的对话社交软件Facebook(脸谱网),社交媒体的发展日趋成熟,其在满足用户日常需求方面也越来越完美。

在中国,早期的开心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朋友联系在一起,到后来的人人网,进一步开发出找朋友的功能,一度成为最受大学生群体欢迎的网站。新媒体发展过程中,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的社交软件此起彼伏,然而能站住脚跟的并不多。

今天的中国社会,在社交领域,QQ、微信和微博无疑是用户规模最大、日常使用最为频繁、可玩性最高的三种社交软件。它们不仅满足了我们与人沟通的需求,更满足了我们跟其他人分享生活的需求。

微信平台上,形成了基于血缘、地缘、业缘和趣缘等大大小小嵌套在一起的网络社群,社群互动在增强成员内聚力、达到一呼百应的社会集群效应的同时,也让微信变得更加私有化而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用户参与度。

二、微信群聊与朋友圈分享

2011年最早的测试版本推出以来,经历6年时间的发展,微信早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微信。

微信群聊、微信群语音与群视频、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等下属生态的开发,使得微信不仅让我们与远距离的人更近,更让我们有私人空间来经营自己的小世界。

(一)群聊的喧哗与无奈

群聊是微信开发的一个小功能,它的一个主要作用是让众多的人可以在同一个用户界面下聊天,方便及时,互动性很强。

工作上,群聊可以让我们在同一个网络空间进行工作讨论和资料共享;生活中,群聊让我们同时和多位好朋友联系在一起。特别是抢红包功能的开发,让微信群聊功能空前活跃起来,一时间,微信抢红包成为大家茶余饭后讨论的热门话题。一分钱、一毛钱的收获都可以让很多人前仰后合。

群聊喧闹的背后,是更多的沉默和麻木。网络空间本就是一个拟态的环境,线上与线下,形形色色的人表现各不相同,网络的欺骗性让群聊变得更加神秘。隐藏在手机背后的是一个个满是生活气息的人,又怎是群聊的三言两语可以囊括的。群聊的隐匿性更是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猜测,群聊空间里看似热热闹闹的聊天,实则充满了对未知人群的冷漠与嘲笑。

群聊很多时候是被利益化了的空间。在一个很久没有人说话的群聊空间,每一个人都不知道群里的其他人是否在线,此时如果发一个红包,却几秒钟内便被抢光。赤裸裸的金钱交易在群聊中被玩笑般地一带而过,各种关于发红包、抢红包的语言争论充斥在群聊之中。喧哗过后,却是交流与沟通上的无奈。

(二)朋友圈分享的貌合神离

微信出现之前,很多人在QQ空间分享自己的心情,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QQ空间是一个公开的内容分享平台(除非空间主人设置权限),动态的发布和评论都是透明公开的,好友的动态下如果看到其他人(非好友)的评论还可以互动,甚至互加好友。QQ空间较高的开放程度给了很多人结识新朋友的机会。

在朋友圈,个人的隐私权被保护得更好,动态的发布陌生人是看不到的;除此之外,非共同好友的评论也被自动隐藏。朋友圈将好友与非好友隔离成两个独立的空间,互相交流的无奈更加明显。

“不看他(她)的朋友圈”“不让他(她)看我的朋友圈”以及标签的建构等多种隐私设置模式,将自己与他人分割在两个不同的世界。分享在朋友圈的内容往往是自己某一个角度的展示;可见与不可见的边界划分让朋友圈变得更加不真实;貌合神离的朋友圈分享让我们与朋友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遥远。

微信朋友圈渐渐模糊了用户的性格边界,也模糊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却划清了好友与非好友的界限,划清了自己的小世界与这个大世界的界限。

朋友圈到底是关系的日益密切,还是友谊的分崩离析?

三、结语

在经济与科技都不发达的早期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主要是依托面对面的沟通和信件上的往来。面对面的交流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想法,信件是情感的寄托,是一个人感情在纸上的书写。

互联网与新媒体以及社交网络横行的当下,传统的人际交流早已经变了味,原汁原味的情感流露经过电波的传递而失去了它所代表的原始意义,电脑、手机上的文字交流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人与人的沟通逐渐变成了一块屏幕对另一块屏幕的互动。

微信朋友圈本应是个人生活的展现与人际互动的绝佳平台,却因为“交流的无奈”而渐渐演化为个人solo的舞台。

面对这样一种新媒体互动的无奈,我们更应该回归交流最本质的含义——人与人情感联系的粘合剂。“只要表意的载体不遮蔽我们的眼睛,我们就能够洞悉彼此的心灵和头脑,真正的交流就是可能的。只要我们像天使,有透明的肢体和思想,不能交流的悲叹就会烟消云散。”② 来源:视听 代卫

注释:

①张艳萍.浅析中国新媒体发展及趋势[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1).

②[美]彼得斯.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M].何道宽译.华夏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文章原标题:新媒体主宰的时代,“交流的无奈”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