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舆情公关

舆情 处理笺 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的基本方法与实战

日期:2019-11-08 02:26:48     阅读:3993     来源:本站

文章原标题:舆情 处理笺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的基本方法与实战技巧

纪委舆情处理机制  网络负面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应对和处置网络负面舆情,是对政府和官员行政能力及行政效率的一个考验。恰当而及时地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能提升政府公信力对树立政府和官员良好的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网络舆情“风暴”中,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随时有可能被推到风口浪尖。因此,作为主要领导很有必要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更应接受相关培训。笔者从部门职能职责出发,结合自己的思考和一些工作经验,提出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的方法和技巧,仅供参考。

舆情 处理笺

舆情 处理笺 - 邮储银行舆情舆论情况处理


法院应对舆情处理方案

法院应对舆情处理方案

  一、网络舆情的含义


  什么是网络舆情?目前尚无权威的被广泛认同的定义。一般认为,网络舆情是指网民在互联网上对社会问题具有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简而言之,网络舆情就是网民对某一社会问题或事件所产生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言论、观点、态度和情绪的总和。从这个简单的定义来看,我们可以明确以下几点:第一,网络舆情的主体是网民,这个很好理解,没有网民便没人能发表言论和观点,我们也无从知道其态度和情绪;第二,没有网络就不可能产生网络舆情。这些言论、观点、态度和情绪必须通过网络途径传播;第三,这些言论、观点和态度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可以简单理解为,网民对社会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有一定的判断,比如,对舆情好坏的判断,通过网络舆情,我们可以大致了解网民的言论、观点及态度和情绪。


  本文所说的网络舆情主要是指负面的舆情,也就是平时说的来自网络的“不好的”、对我们造成不利影响的社会舆论。


  二、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的重要意义


  我们必须正确面对网络舆情。有人害怕网络,视网络舆情为“洪水猛兽”,其实大可不必。首先,网络舆情是我们通过舆情信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虽然网络舆情不一定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出民情民意,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网民的真实想法,是顺畅民意诉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对于缓解和化解社会矛盾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次,网络舆情是公众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有效手段。它能促进政府公开、透明、公正地解决社会问题,对于提升政府公信力,提升政府和官员形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认识了网络舆情的作用,我们才能以正确、积极的态度来对待网络舆情、开展应对与处置工作。


  有网络就会有网络舆情,有舆情就需要我们正确引导。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是政府的一项基本工作,也是领导干部的一门必修课。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体现着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恰当而及时地处理网络舆情,能最大限度消除不利影响,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官员形象,否则反之。


  三、网络舆情的监测


  一般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网站,限定一定的关键词搜索,比如,以关键词“元谋 霜冻灾”搜索,检索出375个结果。在检索出我们需要的结果后,再通过浏览网页获取我们需要的舆情,这种方法多半是要人工分析的,费时且效率低。还有一种方法是用软件检索,这种方法简单高效,但是软件需要付费新华舆情在线、人民网舆情频道、东方剪报全媒体舆情监测网等是国内比较权威的舆情监测专业网站。目前我们普遍采用的是第一种层次比较低的方法“盯网”——手动搜索加上人工分析,所以出现“漏网之鱼”在所难免。每天上网搜索,关注BBS(英文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缩写)论坛、关注当地的新闻。这些都是良好的习惯,对于我们了解最新信息,随时掌握舆论动态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还可以关注微博、微信、手机短信和网络社群(简称“群”,比如QQ群)等信息,这些也是获取舆情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另外,我们还可以在一些区域设立舆情直报点。也许有人会说这个不是来自网络的舆情啊,有没有搞错?其实我们知道,既然都同属于“舆情”范畴,真实的社会舆情和来自网络的舆情二者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比如,有的群众在请求相关部门甚至上访要求解决问题无果之后,才转向媒体和网络求助。因此,收集好舆情直报点的舆情信息、利用好直报点也是我们获取网络舆情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有时甚至可能赶在网络舆情发生之前就已经开始应对处置,及时化解社会矛盾。


  人多力量大,笔者建议大家可以互通信息,发现负面舆情立即通知相关领导,并报告县新闻外宣办,以便迅速组织应对处置。之前也曾有领导因害怕由负面舆情造成负面影响,既不上报也不处理,采取一种非常冒险的方法——掖着捂着,但毕竟纸包不住火,万一火势太大,一旦超出了你能扑灭的最大能力范围,亡羊补牢则悔之晚矣,情况更严重的甚至会引火烧身。


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的基本方法与实战技巧


  四、


  互联网舆情的配置程序和实战技能在网络舆情处置之前,首先要建立网络舆情响应和处理领导小组,负责网络舆情工作的日常管理和指导领导的舆情信息处置。


  现在,当谈到处理网络舆论时,仁者见仁,智者见证。


  专家有不同的方法。


  但笔者认为,对互联网上主要负面舆论的处理应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发现(负面)舆论,调查案件事实,分析判断,形成新闻报道,统一宣传口径,组织反应或继续监测,并总结报告。


  (a)发现负面的舆论。


  元谋县除了负责宣传的传播者和领导人外,每年不仅聘请特约记者,还要求各部门单位和乡镇领导干部和网络评论员负责监督和处置互联网公众意见。


  他们是网络监视器。


  舆论信息管理必须培养和使用这支队伍。


  发现舆论后,需要向分局宣传部门的主要领导报告,领导要根据情况向县信息办公室和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报告。


  如果是严重的公共事件和其他严重事件造成的负面舆论,还必须报县委法政委,县公安局和有关职能部门,让多部门协调,及时采取措施,维护社会稳定防止局势扩大和升级。


  主要的负面舆论信息还必须形成专题抒情报道,让县委,县政府领导能及时了解最新的舆论。


  (b)调查事实。


  在举报舆论的同时,各部门,单位,乡镇要同时组织调查核实事实真相,掌握情况发展情况。


  如果是一个负面影响较大的负面舆论,也可能需要组建由相关部门和人员组成的调查组,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问题的原因,后果和最新动态,并形??成书面形式用于下一步分析,判断和写作新闻的材料。


  一系列工作的基础,如草稿。


  在处理可能引起重大网络舆情的事件时,不仅要组织相关人员和专家参与调查,还要邀请网民参与整个过程,以提高事件调查的可信度和透明度。


  有了这样一个真诚的态度,就有必要获得互联网用户。


  理解和支持也会更容易。


  (c)分析和判断。


  简而言之,就是分析和研究舆论的最新趋势和发展趋势。


  例如,如果这种负面的公众情绪对我们有任何影响,是否会在互联网上“加热”,以及它将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不利影响。


  还有很多。


  在此基础上,还有必要口头或书面提出处理互联网舆论的初步计划,为决策提供领导。


  对于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互联网舆论,紧急计划也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启动。


  这些内容将在稍后提及。


  (四)形成新闻发布,统一沟通口径。


  这是响应和处理互联网情绪的重要任务。


  事实上,这包含了一个假设,即我们将会被公众广泛接受,并且会被媒体“加热”。


  在负面舆论发生后,媒体记者可能会陆续跟进,他们都会涌向耸人听闻的爆发;或者他们可能会点燃一场“不吸烟”的在线舆论战,并开始一场平等的游戏。


  虽然狼不确定会来,但请随时准备让狼“咬一口大口”。


  如果你没有这种准备,等到狼真的来了,你会处于非常被动的位置。


  新闻通稿就是为了发布信息或者媒体采访时我们能提供给记者所需要的文字材料。最常见的新闻通稿结构可以采取典型的“三段式”:即第一部分简单陈述事实真相;第二部分陈述我们采取了什么有效措施(消除不利影响);第三部分陈述事态最新进展。如果还没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也可以省略第二部分;如果已经采取了措施,则要把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作为一个重点内容。新闻通稿必须抓住网民最关心、最想了解的事实真相,而淡化其它方面,甚至可以避而不提。通稿的撰写和拟定要求目的明确,言简意赅,尽量避免长篇大论。俗话说“言多必失”, 有时说多了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可能还会由此引发更多的问题。另外,掌握了多少真实情况就说多少,拿不准的、不确定的不能乱说。有专家建议用“挤牙膏”的方式,等事情有了新的进展再发布或提供新的信息,不要一次就把所有的东西如“竹筒倒豆子”般全盘托出。除了很复杂的事件,我们建议新闻通稿几百字、一两页纸能说清楚就不要再繁杂累赘了。还有一点很重要,新闻通稿力求避免板着面孔、使用“八股”的官话套话,这样会给人盛气凌人、高高在上、官僚作风十足的印象,会严重影响政府和官员形象。在这里我们建议领导除了站在自己的立场思考问题外,还要换位思考,站在记者、媒体和公众的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甚至平时创造机会进行实战演习,培养和锻炼一支能胜任网络舆情管理、能打“硬仗”的宣传干部队伍,在残酷的网络博弈里成为成功的胜利者。


  统一宣传口径,我们可以理解为异口同声,一个鼻孔出气。统一宣传口径的最好方法,除了之前说的拟定新闻通稿外,就是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指定新闻发言人,由新闻发言人或授权的组织发布信息,接受媒体采访。其他不熟悉情况或者未得到授权的组织或个人可以拒绝接受采访和提供情况,把发言权“推给”新闻发言人或授权组织。尤其是在接受外国媒体和境外媒体采访的时候,我们不能限制获得批准的记者入境采访,但是可以想办法让当事人拒绝接受采访,把发言权交给新闻发言人和经授权的组织或个人。当然避而不见也未必不可,如果没有比“躲”更好的办法,这也不失为一时的权宜之计。根据实际情况,在向县新闻外宣办申请并获批准后,除了让新闻发言人接受采访答记者问外,还可以举办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变被动接受采访为“主动说”。接受采访或召开新闻发布会也需要灵活处理,对于比较有争议,比较棘手的负面舆情,可以先让副职或工作人员出面说,必要时才让主要领导上场讲,这样做是居于这样的考虑:万一先出面的有什么闪失,后上场的才能有更大的回旋余地,目的是人为制造一个可以缓冲、减压的“挡箭牌”。当然,如果是事实清楚,处理起来比较简单的情况,直接让主要领导接受采访、发布信息效果会更好。但是非常时期更需要我们勇于担当重任,我们更需要有气魄、敢于面对挑战的、沉着冷静、随机应变的新闻发言人。不管领导小组安排谁先“出场”,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消除不利影响,使事态向着更好的、更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


  总之,有了新闻通稿、统一了外宣口径,我们就能够在接受媒体采访和发布信息的时候言行一致,从容应对,避免有人抓住“话柄”炒作。


  (d)组织回应或继续监测。这个阶段要注意把握好宣传和舆论引导的时、效、度。如果说之前的工作是“备战”阶段,那么这个阶段就是“真枪实刀”的实战,这是网络负面舆情应对与处置的一个关键环节。


  经过初步分析研判,对于网民关注度高,可能对我们越来越不利的负面舆情,回应的时间越短,反应速度越快效果越好。要在尽可能在短的时间内做出回应。回应主要是指前面所说的接受媒体记者采访、召开新闻发布会或者通过微博、短信、网络论坛等媒体“主动发声”,抢占舆论引导的主阵地。当然,回应也包括对引起负面舆论的部门单位或个人的恰当处理。如果是不当言行引发的负面舆情,还可以让相关部门单位或个人出面真诚道歉,以求获得谅解,尽快息事宁人。对于因官员或一般干部个人严重的失职或错误言行引发的负面舆情,我们主张尽快采取“切割”战术:割断这些人和部门单位、和上级之间的关系。比如辞退、开除甚至依法依规移交纪检、司法机关处理等。目的就是切断这些人和部门单位以及上级部门、领导之间的关联,不因一人一事而影响“一大片”。当然,也别一出事就老拿“临时工”说事儿,连我们都不信了,你说网民还会信吗?


  对于关注度不高,可能不会引起更多负面影响的舆情,我们建议继续加强监测,但在表面上不动声色,甚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时沉默就是最好的回应。如有些舆情,过一段时间或两三天后这些负面影响就会烟消云散,不攻自破,不战而胜。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仍需随时关注事态发展,一旦情况发生逆转就要及时跟进,组织网络评论员回复和跟帖、举行新闻发布会。无论是回复还是跟帖,我们都主张尽量使用网络语言,给网民亲切、轻松的感觉,拉近政府、官员与网民的距离,尽量避免把政府和网民置于矛盾对立的位置。出于这样的目的,我们平时也要积极参与网络评论,研究其特点和规律,熟练掌握和运用网络语言。另外,建议网络评论员和主要领导开通微博、注册重点论坛和网站,抽空参与网络讨论,提升个人的网络影响力。平时与媒体、记者交朋友也很重要,一旦需要,我们可以主动联系媒体和记者,把新闻通稿交给他们发布出去,为我们“正名”。这样在处置网络舆情时才能占据更有利位置,虽然“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也能起一定的作用,但是没有平时工作中的这些必要准备,在实战中却仍会被动挨打。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措施,这个能力也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实战和平时的学习、演练才能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能力水平。


  (e)总结上报。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必须有始有终,总结上报是舆情应对处置的一个必要的“收尾”工作,就是在前面几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后,及时总结成功经验,找出问题和不足,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弥补不足的措施,以期今后能做得更好,这也是自我完善和提高的一个必要手段。同时要注意收集整理痕迹材料,上报给县新闻外宣办和相关职能部门,以备今后查阅和相互交流学习。经过这些程序和环节,网络舆情处置才算暂告一段落。


  五、加强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的几点建议


  1、要领导挂帅,亲自指挥。在应对和处置重大负面网络舆情时,主要领导必须亲自指挥。虽然在接受采访和发布新闻信息时,主要领导不一定要上场,但是在处理负面舆情,尤其是涉及民生、拆迁及医疗纠纷、司法不公等负面舆情过程中,“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必须亲临现场,靠前指挥。这样做,不但便于统筹协调,提高应对处置舆情的反应速度和效率;而且有利于凝聚人心,团结一致,从容处置。


  2、要树立守土有责的观念。虽然县委外宣办、县政府新闻办专门负责全县的新闻外宣工作,但是在发生负面舆情时,其职能是指导、帮助、协调应对和处置工作,但并不是说所有的负面舆情都必须由县委外宣办、县政府新闻办来处理。舆情信息管理同样采取属地管理原则,涉及舆情的部门单位和乡镇是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的主体,必须积极主动,不能缺位,更不能无所作为,而是应该抓住处置应对的最佳时机,第一时间作出反应,采取恰当的措施解决问题。如果处置不当或错失了最佳时机,最后“受伤”的仍是自己,政府和官员本人的形象也会大打折扣。如果面对重大网络舆情置若罔,无动于衷,这就是政府和官员的不作为,事后要依法依规调查,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3、要协调一致,多部门联合行动应对处置。有句俗话叫“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表明诸事物之间存在必然的有机的联系。虽然负面网络舆情可能是由一个部门单位、乡镇或者某一组织、某一个人的不当言行引起,但是,他与全县工作大局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任何负面的舆情都有可能给全县造成不利影响,甚至给全县抹黑。在应对和处置负面舆情时,所有涉及的单位部门、乡镇和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解决问题,都要本着“一盘棋的思想”,团结一致,共同应对处置网络舆情。


  4,要端正态度,站稳立场,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措施远比“打圆场”更为重要。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公众的民主意识、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网民对突发群体事件和负面舆情有着空前的热情,他们迫切希望了解事情真相和问题得到公开、公平、公正的解决,甚至有的人会失去理性的判断。因此,我们要真心实意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凭事实说话,抓住舆情的主要矛盾,以真诚态度解决问题,以更加全面有力的措施来化解矛盾。唯有力戒“鸵鸟政策”,才能尽快平复公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


  5、要制定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应急预案。有备无患,网络负面舆情有时就像定时炸弹,在你不经意中触碰了它的“引线”,就会立即引爆,迅速传播扩散,造成惨重的损失。“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经常性的“备战”和“演练”是十分必要。应急预案是我们在极短时间内应对和处置负面舆情时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纲领性、规划性文件,它的落脚点是综合应对处置规划。它主要包含以下几大重要子系统: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建立领导小组、开展日常工作以及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强有力的应急保障体系(人员、车辆、设备、经费等);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多部门协同处置);体现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有了应急预案,一旦需要的时候,我们便可以从容不迫地启动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响应,有条不紊地处置和应对。各级各部门应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能和职责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把它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考核内容。通过平时的实战演练提高和查缺补漏加以完善,处置负面舆情就能做到迎刃有余。

来源:舆情处理